(图片来源于“联合新闻网”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“寰网系统”是台湾地区空军的一套全自动化防空指挥与控制系统,可实现从目标判断到作战方案选择、作战命令下达、指挥引导拦截等防空作战过程的全自动化。和平时期,该系统用于监视、识别空中目标,分发实时空中目标态势信息,对执行空中任务的飞机进行管制,确保飞机航行安全及实施搜救任务;战时,该系统可拟制作战方案,下达作战命令,并对空军机队、防空导弹部队、防空炮兵部队和雷达部队实施指挥与控制。
展开剩余84%“寰网系统”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地面雷达站、空中预警机、自动化指挥与控制系统等。利用先进的电脑系统,“寰网系统”将雷达阵地、空军基地与防空导弹部队等作战单位连接起来,可形成一体化的防空体系。
发展历程“寰网系统”由最初的“天网自动化防空系统”演化而来,又曾被重新命名为“强网系统”,以下为其演变过程。
1.“天网自动化防空系统”
“天网自动化防空系统”于1979年启用,功能包括:接收雷达阵地所传输的信号资料,经中央电脑计算、处理后,将信号资料显示于指挥仪上,供作战管理人员进行空情监视、动态鉴别以及指挥与控制任务。
2.“强网系统”
“强网系统”于1994年8月起接替“天网自动化防空系统”,性能有所提升。“强网系统”的功能包括:将21座防空雷达站、10座海基雷达站、民航局雷达站以及E-2T预警机的侦察数据整合,侦查范围据称包含台湾本岛及周边空域400余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空中目标。据称,“强网系统”实现了空中指挥与控制的全自动化,可同时处理600余批目标,引导150多架战斗机对目标进行拦截。
其后,“强网系统”又引进了卫星侦测数据,包括法国第二代SPOT卫星、美国“陆地”卫星、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等,大幅强化了系统对空侦测与指挥控制能力,可以掌握台海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海空目标。
图1.台空军官校航教馆展示的“强网系统”(图片来源于台空军官校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3.“寰网系统”
“强网系统”经升级于2012年改称“寰网系统”。“寰网系统”的功能包括:接收台湾地区各处雷达站、民航局以及导弹阵地等外部信号,构成“整体空情图”,进而执行防空任务和空中管制目标任务。据悉,“寰网系统”对中高空飞行的高速、亚音速航空器能够充分侦测,但位于台湾新竹乐山的远程预警雷达,以及台湾海军舰载防空导弹,如标准二型、标准一型等最初并未纳入“寰网系统”。
鉴于台湾海军和空军的防空系统各自为战,虽有重叠但仍可能存在漏洞;且2018年“寰网系统”出现紧急故障多达19次,因此在2019年,台湾空军编列近82亿新台币启动“寰展计划”(或寰展专案)。2020年,台湾地区空军派遣计划团队赴美参与需求研讨及软件开发设计,以提升“寰网系统”的软硬件性能。
该计划的目标是使“寰网系统”能够整合三军雷达系统,包括海军“大成系统”(联成系统)和地面野战防空导弹,并让海空雷达监控范围重叠,形成更加密集且三军可互通的雷达网。此外,该计划还将使“寰网系统”具备统一指挥海空军防空导弹的功能,即通过系统计算精确打击火力和优先拦截目标,为指挥中心提供应对来袭空中目标的重要依据,强化对空反制能力。
图2.“中山科学研究院”“寰展”项目小组从2022年4月开始,进行3个月全台与外岛海空军雷达站与高山阵地现地勘察。图为澎湖拱北山空军CRC雷达站。(图片来源于“上报”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然而,“寰展计划”进展并不太顺利,最初计划于2024年完成,但截至2025年3月,仅完成台湾北部地区海空系统整合,预计将于2026年完成南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海空系统整合。此外,该计划的预算也可能将由最初的82亿新台币攀升至110亿新台币左右。
联战次系统在“寰展计划”的基础上,“寰网系统”构建了联战次系统,通过将“强网系统”与“天弓”导弹、“爱国者”导弹以及“鹰式”导弹等地面系统结合,将台湾的联合情监侦数据整合到“寰网系统”的战场管理平台。该战场管理平台基于以色列国防企业的技术支撑,作战需求包括:当雷达发现空中来袭目标时,系统将根据连线的导弹阵地和空中战机等资源情况,计算出最近、最有效能的阵地发射导弹拦截;若同时有多个目标来袭,则指挥各个导弹阵地分别发射导弹对不同目标进行拦截,达成最高拦截率。
据悉,“寰网系统”可能是通过Link-16数据链来指挥与控制美系武器和雷达,如“爱国者”导弹以及E2K预警机等;但台湾自主研发的“天弓”导弹则有自己的数据格式,需通过接口/数据链处理器(IDLP)将必要数据的格式转换为Link-16格式,再传输至“寰网系统”。
运用示例据悉,“寰网系统”在台军“爱国者”导弹营的作战指挥中处于顶层,首先,“爱国者”导弹连战术控制中心将相控阵雷达搜索的目标情报信息,通过主天线总成及通信中继站传输至营资料处理中心,由该中心进行处理后,再上传至空军“寰网系统”。其次,“寰网系统”接收资料后,将其与远程预警雷达、空中预警机所搜集的情报信息整合,并指挥与控制“爱国者”导弹营对目标进行作战,营资料处理中心则将目标分配给“爱国者”导弹连,使其发射导弹拦截目标。
图3.“爱国者”导弹营指挥与控制示意图(图片来源于《浅谈爱国者三型防空飞弹系统》一文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总结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于2023年6月发布的《2022-2023台湾地区防务评估》提出,“讯安系统”所构建的通用作战图尚不能达到近实时(near real time)的态势显示,更遑论实时态势显示。因此未来台军要实现全面性C4ISR的整合,达到三军战力整合、情报共享的目标,就必须将陆军的野战信息通信系统(陆区第三代通讯系统)、海军联成系统以及空军“寰网系统”等所有主动/被动侦察电子情报数据全部整合进讯安系统。
另有2022年的分析指出,台军现行通用作战图是以“迅安系统”为主轴,海军联成、空军寰网系统为第二层中继,下层以不同子系统接收及输入资料,除了Link-16数据链可直接接入“讯安系统”外,其他信息汇入及战术下达皆需由分系统执行,存在一定时间差及传输风险,并在指挥下令时无法发挥一令到位效能,可能因时间差导致火力分配罅隙。
基于上述信息,结合“寰展专案”的进程推测,目前“寰网系统”并未实现与海军防空系统及讯安系统的全面整合。且因“寰网系统”与Link-16数据链的无缝衔接,台军未来可能寻求获取更多美系武器,以实现侦、打、控的一体化融合。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